智库百科

板形及冷轧板型控制

什么是板形

所谓板形,是指板带的平坦程度。直观的讲就是将板带放置在两块理想的平板之间,如果板带两面与平板100%地接触,则认为板带是平的,否则就认为存在着不平度或浪形。在板形控制的基本概念中,所谓板形就是指板材的翘曲程度,就其实质而言是指板带材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定量描述板形,通常采用长度差表示法。

板形的好坏取决于板带沿宽度方向的延伸是否相等。这一条件由轧前坯料横断面厚度的均匀性及辊型或实际辊缝所决定。

 

现代冷轧机如何控制板形

原始辊型不能随轧制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实际生产时的轧制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轧制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的对辊型和板形进行调整和控制,才能有效地补偿辊型变化,获得高精度产品。目前常用板形控制方法有调温控制法和液压弯辊法。

1、调温控制法:又称热凸度控制法,是人为的对轧辊某些部分进行冷却或加热,改变辊温的分布,以达到控制辊型的目的。实际中主要采用冷却液分段控制法,即通过对沿辊身长度方向布置的冷却液流量和压力进行分段控制,改变各部分的冷却条件,进而控制轧辊的热凸度。如果轧件出现中间波浪,说明凸度太大,此时应该增大辊身中部的冷却液流量或减小辊身边部的冷却液流量,使辊身中部的热凸度减小;若轧件出现双边波浪,则与此进行相反的调节。

2、液压弯辊法: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板带的横向厚差和板形,需要一种反应迅速的辊缝调整方法。利用液压弯辊技术,及利用液压缸施加压力使工作辊或支撑辊产生附加弯曲,以补偿由于轧制压力和轧制温度等工艺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的辊缝形状变化,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弯曲工作辊,又分为正弯辊和负弯辊两种方式。

3、研究开发新式轧机

(1)HC轧机:高性能版型控制轧机,是在普通四辊轧机的基础上,在支撑辊和工作辊之间安装一对可轴向移动的中间轴,而成为六辊轧机,且中间辊的轴向移动方向相反。

(2)VC轧机:轧辊凸度可瞬时改变的轧机,可变凸度轧辊是一种组合式轧辊,由芯轴和轴套装配而成,芯轴与轴套之间有一液压腔,腔内充以压力可变的高压油,随着轧制过程工艺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高压油的压力,改变轧辊的膨胀量(即轧辊凸度),以获得良好的板形。

(3)CVC轧机:连续可变凸度的轧机。

 

极薄冷轧钢带板形的控制 

极薄冷轧钢带的价值较高,但生产难度较大,生产中容易出现各种板形问题,影响产品质量提升。下列原因容易造成极薄冷轧钢带板形缺陷:

1、弯辊力波动大。 

  六辊HC可逆冷轧机是通过弯辊力改善板形质量,如果弯辊力波动大,不利于钢带板形的调节。  

2、轧辊热膨胀不均。 

  在钢带轧制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变形热,如果轧辊预热时间过短,这种变形热使轧辊热膨胀,从而改变轧辊的原始辊型,影响板形的质量。  

3、轧制压力大,不利于板形的调整。 

  在轧制极薄钢卷时,查看轧制压力,成品道次轧制压力超过7800kN的规定值,导致出现边浪缺陷。  

4、轧辊过钢量大。 

  随着轧辊在轧机上工作时间的延长(过钢量增大),工作辊与钢带之间由于摩擦造成轧辊磨损,导致轧辊的辊缝形状不规则,从而造成板形缺陷。 

 

控制措施

1、减小弯辊力波动 

  对液压油品进行化验,对超标的大颗粒物质通过滤油机进行过滤,油品精度达到6级以下。对过滤滤芯进行更换,保证弯辊站油品精度。针对伺服阀零点存在的偏差问题,利用换辊时间对伺服阀的线圈电阻值进行测量,对电阻值超标的进行更换。弯辊力波动值得到控制,从而减少了因弯辊力波动大引起的板形缺陷。 

2、提高轧辊热膨胀的均匀性 

  优化轧制速度(<400m/min),调整预热时间(>25min),轧辊达到了均匀热膨胀的的效果,提高了板形质量。 

3、优化轧制、退火工艺参数 

  生产极薄冷轧钢带时采用硬度≥93HSD的工作辊进行轧制,乳化液浓度由轧制常规产品的1.0%~2.0%提高到1.8%~2.5%。二轧钢卷退火时保温温度由620℃优化到640℃,保温时间8h。 

4、保证轧辊的辊型精度 

  950轧机轧制极薄钢带时,工作辊的过钢量由原来的80吨减小到60吨以内,中间辊的过钢量由原来的120吨减小到100吨以内,生产极薄冷轧钢带时支撑辊辊面凹坑面积≯50mm2,凹坑数量不超过3个,以保证轧辊的辊型精度。

2025/02/13 13:22:22 14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