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百科

大钢锭生产中常见缺陷及改进措施

生产特厚钢板需要采用大钢锭,大钢锭内部质量问题主要为中心疏松、尾部分层等缺陷。反映到钢板上,利用超声波探伤定性,分别为头部点状密集型缺陷、头部面积缺陷、尾部面积缺陷、缩孔性缺陷等。需要分析成因及控制。

 

头部点状密集、面积缺陷

1)成因:从缺陷试样解剖及低倍侵蚀结果可以看出,头部中心点状密集缺陷应是钢液凝固过程中最后形成的疏松和偏析。对于大型扁锭而言,主要来源于钢液前期的选分结晶,导致凝固后期低熔点物质聚集,在过热度较低的情况下集中凝固,由于枝晶搭桥形成疏松,形状如冒口下“V”型偏析区,在轧制过程中没有渗透变形,形成点状密集型缺陷。
2)措施:包括降低过热度、提高浇注速度、延长钢锭保温时间、提高单道次轧制压下量等。

 

尾部面积缺陷 

1)成因:尾部面积缺陷的解剖结果,主要表现为中心存在外在夹杂物,成分为Al2O3或含Al2O3、SiO2的夹杂物。其他地方探伤结果较好,说明钢液本身纯净。钢板中的Al2O3可能与精炼过程后期脱氧产物没有充分上浮进入钢渣界面有关,也可能是在钢锭模内的钢水凝固过程中聚积,未能及时上浮造成。
同时,钢液通过汤道砖进入锭模,一是汤道砖性能不稳定,若钢液过热度较高,将导致汤道砖被侵蚀并熔化,进入钢液;二是汤道砖在投入使用时,本身存在裂纹,受到外力作用破碎后随钢流进入钢液。
2)措施:采取的主要工艺改进措施有延长真空后的软吹时间、增加留钢量、使用良好且质量稳定的原辅材料等。

 

缩孔性缺陷 

1)成因:缩孔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浇注过热度高、浇注速度快、冒口保温效果差等。
2)措施:主要有控制吊包过热度、浇注时控流操作、足够的冒口浇注高度和良好的保温效果等。
2024/09/12 09:58:43 42 次